你关注的中国经济热点问题,这里有最新解答!-凯时尊龙官网
两会中国经济九问九答
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几何?如何看待中国物价运行态势?如何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?中国制造如何保持竞争力?促进青年就业如何打开新空间?……
全国两会时间,中国经济备受关注。3月5日至11日,新华社推出“两会中国经济问答”系列报道一组九篇,直面海内外对中国经济运行的关切问题,广泛采访代表委员、专家学者和会外各界人士,深入浅出剖析怎么看、怎么办,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更好把握中国经济运行的大逻辑,增强对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信心和实干苦干的斗志。
你关注的中国经济热点问题,这里有最新解答!一起来看↓↓
1、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几何?
针对炒作中国经济潜力“见顶”、增长“达到顶峰”等论调,文章指出,风雨兼程中,中国不仅没有成为外媒所说的“下一个崩溃的经济体”,反而顶压前行,保持经济持续增长,中国经济仍是全球经济增长重要引擎。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,难免遇到各种问题挑战,甚至会经历必要的阵痛,但中国经济发展有底气、有优势、更有机遇,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。
2、如何看待中国物价运行态势?
去年以来,中国物价持续低位运行,引发了一些人对中国陷入通货紧缩的担忧。文章指出,当前,中国物价保持温和上涨态势,货币投放总量适度、节奏平稳,经济发展总体回升向好,没有出现通缩,更不存在通缩外溢。造成当前物价低位运行的因素主要是阶段性、周期性和季节性的,并非趋势性的,不宜夸大其影响。要警惕和防范通缩风险,积极有效破解国内有效需求不足、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。
3、中国如何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?
中国地方债务风险问题备受各界关注。文章指出,近年来,我国积极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,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可控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、预算报告和计划报告均围绕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作出多项部署,将着力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。防范化解风险、应对挑战困难,中国具备充足的条件和十足的底气。
4、中国制造如何保持竞争力?
面对复杂国际形势、“脱钩断链”的外部挑战,“中国制造优势不再”“产业链外迁”等声音不断。文章指出,面对变局,中国制造底气足韧性强,去年以来产业规模、贸易规模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,并在结构升级中形成新的竞争力。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、庞大的市场规模等优势,中国制造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稳固,保持“稳”的定力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将不断塑造新优势。
5、如何增强民营企业“获得感”?
文章指出,当前民营企业遭遇的挑战和困难,既有市场还在恢复的因素,也有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挑战。要始终坚持“两个毫不动摇”,从企业需求出发制定政策,推动政策落地显效,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,支持企业家专注创新发展、敢干敢闯敢投、踏踏实实把企业办好,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、堵点问题,将政策的“暖意”转化为发展的“暖流”。
6、促进青年就业,怎样打开新空间?
文章指出,青年就业的挑战客观存在,但要看到出现了很多积极因素:党委政府积极拓宽就业渠道,持续优化就业服务,强化困难群体帮扶;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揽子新举措;产业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推动一大批新岗位、新职业加快涌现;广大青年主动对接职场所需,脚踏实地提高能力……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,集成政策的牵引力,将为稳定就业大盘特别是保障青年就业提供强力支撑。
7、如何看待中国外贸发展形势?
文章指出,外部环境“寒”,但中国外贸不会“凉”。中国外贸发展的产业基础、要素禀赋、创新能力都在不断增强,出口商品正向价值链上游攀升,进口市场机遇也在扩大,展现较强韧性。中国已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,“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”是大势所趋,有进有出、稳中有进才是中国外贸的主流。中国出口国际市场份额稳定,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,开放水平越来越高,支撑中国外贸重塑新优势。
8、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引资态势和未来前景?
文章指出,在全球跨国投资低迷、引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,2023年中国吸引外资仍保持了万亿规模,处于历史第三高水平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系列重要举措,营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,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。跨国公司正以实际行动抢抓中国机遇、拥抱中国市场,构建全球竞争优势,在“双向奔赴”中互利共赢。
9、设备更新和消费品换新将如何撬动内需大市场?
文章指出,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,不仅能从存量中产生增量,而且可以将投资和消费统一起来,畅通从生产到消费的循环,实现“1 1>2”的政策效果,体现扩大内需的系统性。更新换新不仅是设备和消费品的升级换代,更是一场系统的生产力变革,需要产供销、上下游、政企民、线上线下协同联动综合施策,要做好顶层设计统筹推进,打通难点堵点。
新华通讯社出品
- 【上一篇】这场经济主题记者会,信息量很大!
- 【下一篇】1-2月份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.6%